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從傳統到智慧 金晶打造鑄造業數位綠色雙轉型

發布時間:2025/5/1 09:41

走進金晶矽砂公司位於苗栗銅鑼的中興廠,矽砂屯聚如連綿山丘。黃褐色砂堆,開採自苗栗礦區;進口自越南的,則稍顯白;而來自澳洲的矽砂,因純度最高,在陽光照射下,捧在手心隱隱透著光,晶瑩如鹽。

透過3D列印砂模機(圖),能大大減省傳統鑄造法所浪費的物料、能源、人力和時間。(圖/中央社)

廠房一隅,擺放著目前台灣業界唯一的3D列印砂模機,在近年經驗與技術的積累下,正承載著驅動台灣鑄造業綠色升級的動力與夢想。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天完成打樣 效率與環保的雙贏

金晶矽砂與光瑩礦物、金松化工等公司同屬金晶集團,主要販售矽砂及樹脂、硬化劑等鑄造相關材料,供應給鑄造及玻璃業等,台灣鑄造廠製作砂模的相關材料約65%都是金晶提供。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統鑄造製程繁複,從人工接單、設計模具,到完成鑄件打樣,整個流程約需2.5個月。若考慮台灣製模師傅不多,案件往往得排隊等待,時間更是漫長。

2015年,金晶矽砂在政府輔導下導入3D列印製作砂模,2020年更參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計畫,成立國內第一家3D列印鑄造服務中心,設置D-Casting數位鑄造服務平台,由金晶整合鑄造業上中下游,包括鑄造廠、加工廠、模具廠等,在一條龍的服務下,約5天即可完成打樣。

從減法製造到加法製造 鑄造節能減碳新模式

在傳統鑄造下,須先製作木模、金屬模,將模型放入造型箱翻砂造模,而透過3D列印,能直接造出砂模;而透過模流分析,毋須真正生產試做,就能透過電腦分析預先模擬模具內金屬液流動及凝固情況,檢討模具方案。

少幾個流程,實務上可是大大減省物料、能源、人力和時間。「每一個動作都會有CO2,時間與製程減少,就是節能減碳。」金晶關係企業執行長羅文龍解釋,除省去製作木模、金屬模外,以傳統做法,光一個鑄件,可能就要開好幾套砂模製作後才能組裝完成,端看鑄件複雜程度;透過3D列印,放入圖紙後就能自動運作,不需人力,且只要一套模具就能讓鑄件一體成形。

金晶國際先進事業處經理陳一中形容,傳統製模是減法製造,如做手工餅乾一般,「會先把麵團揉好,然後拿模具這樣一塊一塊(壓出餅乾的形狀),那剩下的就要丟掉了,或是再揉,但是再揉前面做的這些功夫,還是有成本的」;而3D列印相對就是加法製造,「我要的我才噴樹脂、硬化,需要的地方才被生產出來。」

過去沒有模流,羅文龍說,「包括澆鑄要開幾個口,要開什麼口徑,用公式去算,或用想像,至於澆鑄出來結果怎樣?不曉得。」製成後發現缺陷得反覆修改,產生廢料,也耽擱時間。

「我們有一個鑄造廠的客戶,員工平均年齡是63歲,是70幾歲的老師傅帶著30幾歲的移工在做。」陳一中認為,隨著3D列印設備價格下降,以及台灣造模師傅日漸高齡化,3D列印在鑄造業的發展可期。

再生砂不只有效減廢 鑄件品質再提升

由於每個砂模只能一次性使用,因此在發展綠色製程上,除了3D列印,金晶也推動廢砂回收再生。

羅文龍解釋,當砂模經高溫澆鑄後,模具崩散了,金晶就從鑄造廠回收,除掉不要的金屬碎屑,透過焙燒、冷卻、研磨造粒、篩析等過程後,再以新砂、再生砂各半的比例投入運用。

再生砂不只減廢,還能提升鑄件品質。新砂遇熱時,膨脹係數為1.7%,但焙燒後膨脹率少了一半,能提高鑄件的尺寸穩定度。羅文龍比喻,「跟爆米香一樣,爆過之後的米香再爆一次,它就不會再變大了嘛。」金晶矽砂協理范整明提到,日本一些公司的精密鑄件,甚至要求以100%的再生砂造模製作。

設備大改造 耗能減少、單位產量大增

金晶也引進先進設計改造乾燥機與篩機,提升單位產能、降低耗能,連帶集塵設備需求也降低。此外,集團內4個砂廠也從早期燃燒重油改由天然氣取代。

金晶集團已完成首次碳盤查,產品碳足跡則預計在2025年完成認證。身兼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副理事長的羅文龍霸氣地說,「既然當龍頭企業,我們就要先做」,除了積極鞭策公司內部節能減碳,他也樂於向業界分享實務經驗及相關資訊。

從D-Casting到節能減碳,透過資訊的開放與流通,金晶帶頭打破台灣傳統鑄造產業各自為政的營運作法,因為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以更大的接單優勢,應對全球化的競爭,迎接永續發展的挑戰。

(中央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