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Grace 王瑞德 范世平【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731

分析/首波大罷免全面落敗 「十大原因」寓示綠營戰術調整

發布時間:2025/7/29 15:44

異動時間:2025/7/29 16:35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全國首次、亦是放眼全球首見針對在野黨公職人員發動的「無差別大罷免」26日第一波投票結束,以25席全數罷免失敗落場,其中甚有7席立法委員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獲得的不同意票高於當初的當選票數。綜觀各方陣營及諸多政治評論員分析本次大罷免失敗因素,大致可依序歸納出「十大原因」供民進黨陣營作為接下來執政及未來選舉的戰術調整。

首波大罷免全面落敗 「十大原因」諭示綠營戰術調整(圖/翻攝自賴清德、柯建銘、卓榮泰臉書)
首波大罷免全面落敗 「十大原因」寓示綠營戰術調整(圖/翻攝自賴清德、柯建銘、卓榮泰臉書)

1. 「團結國家十講」爭議大
總統賴清德在大罷免選舉前夕展開「團結國家十講」,從長毛象、南島民族、「雜質」說等內容,與前總統蔡英文擅長的「文青式」華麗詞藻對比之下相形失色,其社會爭議甚至成為在野黨「反將一軍」的關鍵戰術主軸。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2. 丹娜絲颱風一連串的勘災鬧劇
大罷免選舉前夕恰逢台灣許久未見直接從嘉義登陸的颱風,缺乏中央山脈的緩衝而造成南台灣嚴重災情。中央及地方政府非但未能透過專業而完善的分工救災創造民進黨的執政形象,賴清德反而接連以「爬屋頂」、「郭國文手機有收訊」等與現實災情強烈對比的失言引起眾怒,甚至在風災期間偕同立法委員林俊憲、郭國文等人醉心於黨內鬥爭、排擠欲競逐台南市長初選的非同派系立法委員陳亭妃。

3. 立法院黨團總召自爆「大罷免非公民團體發起」
民進黨最初宣稱此次大罷免係由「公民團體」自發性啟動,然立法委員兼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斷公開宣示是自己發動的大罷免,甚至揭賴清德參與其中的角色,形同一手直接戳破大罷免的正當性,另一手同時自承民進黨上上下下宣稱「公民發起」實為謊言,甚令人質疑其為滿足個人對於立法院長一職之私念。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4. 威權統治復辟的刑法第100條
各地大罷免團體以「護民主」為名推動罷免案同時,柯建銘卻在大罷免選舉前夕公開恫嚇「以刑法第100條追殺在野黨」,所謂刑法第100條係過去威權時期以「內亂罪」之名箝制人民言論及思想自由的「惡法」,最終經民主先賢努力才予以修正。柯建銘將刑法第100條宣之於口,形同打臉了大罷免「護民主」的主軸,也成為影響理性中間選民產生定見的關鍵因素。

5. 行政院公開反對普發現金
由在野黨立法委員主導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普發現金特別條例)明定中央政府須普發現金10000元,對於面對當今物價飆漲、薪資停滯的眾多年輕族群可謂「大旱望雲霓」。然而行政院長卓榮泰竟在大罷免選舉前夕對普發現金表態反對,甚失言稱「1萬元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最終成為年輕人轉向的「最後一根稻草」。值得一提的是,柯建銘助理周軒似乎也為轉移柯建銘在此次大罷免失敗的究責,特別公開直指行政院此舉是「豬隊友」,足見普發現金事件對於此次大罷免選舉失利的舉足輕重。

6. 罷免領銜人形象不佳
儘管諸多大罷免團體主打「抗中保台」牌,主張剔除不適任立法委員,但綜觀各大罷免團體領銜人,凡舉「仇恨值最高」立法委員徐巧芯罷免案領銜人曹興誠不但在選前爆出與陸籍女子「慾照門」,甚至過去親中、放棄國籍的過往也一一再被提起,又或「最危險」立法委員葉元之罷免案領銜人史書華,不僅過去熱衷於團購獲利、甚至侵權等爭議不斷,罷免連署期間還外遇治療師「鹹濕來往紀錄」全曝光,更遑論高虹安罷免案領銜人戴振博不僅身為柯建銘助理難有正當性,其在電視公辦說明會的表現也成為此次罷免失利的重要原因。

7. 「親中」都是自己人
此次針對24席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罷免案,其罷免理由不約而同聚焦在對其「親中」指控,但無論該指控因缺乏實證而略顯空泛,民進黨內自賴清德的「併購說」、立法委員沈伯洋因家族赴陸經商遭指「中國紅熊」、立法委員林俊憲遭爆大量採購陸製文宣品等「親中事蹟」頻傳,更導致「抗中牌」失利。

8. 立法院表現未能加分
就在大罷免選舉前夕,立法委員郭昱晴因「網路公審公民」事件塑造「文化大革命」的社會氛圍,加深中間選民對於大罷免的排斥;立法委員王義川對於幼童宣導大罷免以及其醉心歌舞的社會形象,同樣導致中間選民對於大罷免正當性的質疑;而立法委員吳思瑤多次在立法院誤認法條,遭其他法律專業的在野黨同僚反擊,更是形同讓民進黨在立法院為大罷免「扯後腿」。

9. 司法公正性強化公民對於在野力量的重視
司法是國家穩定之根本,如同「皇后貞操」不可侵犯。大罷免期間,以台北地方檢察署為首的檢察系統無論偵辦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案在未能提出充分證據下而長時間聲請延押、以「偽造文書」之名大規模搜索國民黨地方黨部並羈押相關黨工,反觀對於執政黨在罷免連署期間的相同案由「聞風不動」。除顯露台灣自民主化來從所未見的「司法奇景」,更加深人民對於「專制集權」的警惕。

10. 關稅黑箱及匯率連升夾殺
回首過去民進黨對於「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發起的「反服貿黑箱」社會運動歷歷在目,如今面對美國總統川普針對全球開啟的關稅戰,民進黨政府卻選擇當初反對的黑箱模式,面對社會各界的疑問,作為談判代表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僅以「謝謝」回應。不僅如此,新台幣匯率接連攀升至歷史新高,令社會質疑黑箱談判的背後,已經先行大幅讓利,除造成產業的衝擊,也導致原支持民進黨的中小企業難以支持此次大罷免。

第一波大罷免以全數落敗收場,緊接而來的8月23日第二波大罷免各界亦尚不看好。面對賴清德未來3年執政,以及期間的2026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未來除了在意見領袖的慎選、民意代表的專業性表現、司法改革及行政中立更「貼近民意」外,操盤選舉的黨主席、反映民意的立法院黨團總召、以及重拾人民信任的閣揆,民進黨或可思考廣徵更為適切的新人選,更能展現分進合擊的「Team Taiwan」全新戰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