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王瑞德 Grace 范世平【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821

觀察/中央大開綠燈?高鐵延伸宜蘭、高屏將瓜分台鐵運量 「高鐵捷運化」成台灣交通規劃日漸失衡的縮影

發布時間:2025/8/21 07:00

異動時間:2025/8/21 08:21

記者盧逸峰/綜合報導

台灣高鐵近年運量不斷創新高,今年有望上看8千萬人次,然而乘車亂象也層出不窮,近期更傳出有民眾明明已經買到對號車票,整列車卻擠滿自由座乘客,根本上不了車,讓原本服務長途旅次的高鐵,儼然成為通勤尖峰的捷運車廂。然而,高鐵爆滿的現象不代表民眾樂於使用大眾交通運輸,而是在西部走廊逐漸蠶食台鐵與客運市場;高鐵的擁擠、爆滿,成為台灣整體交通規劃日漸失衡的縮影。

北宜高鐵昨日通過環評大會,未來將瓜分台鐵宜蘭線的運量。圖為馳騁於台鐵宜蘭線的太魯閣號列車。(圖/記者盧逸峰攝)

近年,中央主導高鐵延伸屏東、宜蘭,北宜高鐵計畫甚至在昨日通過環評大會、幾乎已勢在必行,台鐵工會警告將衝擊台鐵營收高達580億元,更擔憂未來營收下滑,衝擊員工待遇;客運市場更慘,國光客運今年已經兩度延遲發薪,遭到交通部公路局「輔導」收回路線,已規畫陸續撤出南部場站、全面棄守南北交通國道客運市場,客運服務範圍比高鐵、台鐵更廣,如今營收下滑導致路線一條一條整併甚至裁撤,恐使越來越多民眾投入私人運具的懷抱。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鐵的定位是長途快速運輸,起初還被戲稱是「廢鐵」,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南來北往的首選交通工具,各地政治人物更是將其當作政治籌碼,爭取高鐵設站、爭取高鐵延伸等政見,在競選期間都是時有所聞。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今年一月就風光宣布,政府考量台灣均衡發展及高雄城市願景,隨著高雄新車站落成,決定高鐵延伸屏東線由原先評估的「左營方案」改採「高雄方案」,未來高鐵經高雄站延伸到屏東,將高雄與屏東納為高鐵共同生活圈。此一翻案讓過去五年來規劃、環評所花的工夫一夕歸零,更引發政治凌駕專業的質疑。

鐵道局當時就說明,高鐵進入高雄市區並增設高雄站,可讓市中心前往台灣各主要都市更為便捷,帶來商務人流,結合市中心都市更新,成為南高雄都市翻轉之契機。然而,從北部、中部能一車直達高雄市區,正是台鐵原來的優勢,隨著高鐵一路從左營南延至高雄、屏東,路廊幾乎平行的台鐵競爭力何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今年一月就風光宣布,政府考量台灣均衡發展及高雄城市願景,隨著高雄新車站落成,決定高鐵延伸屏東線由原先評估的「左營方案」改採「高雄方案」。(圖/資料照)

如今,北宜高鐵可能將更進一步吃掉台鐵東部運輸的優勢。在北宜高鐵浮上檯面之前,有另一個計劃是興建屬於台鐵系統的北宜直鐵,已經過多年的討論與規劃,卻在總統蔡英文任內突然改成「高鐵」。中央的主導下,讓台鐵員工對於未來運量萎縮、營收下滑感到憂心。

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直指,根據台鐵評估,若北宜高鐵案通過,未來台鐵每年將會短收將近8億元,若包含未採納北宜直鐵方案下,台鐵30年共計會損失580億元。另有台鐵員工質疑,北宜高鐵跟北宜直鐵的行車時間差約20分鐘左右,加上還要換車根本不會比較快;台鐵員工反問交通部,明明已經有北宜直鐵的方案,省下來的2千多億更可以用在改革台鐵整體營運,整體效益全國受益,為何還要執著於花費更高的北宜高鐵?

前交通部部長賀陳旦更指出,北宜直鐵計畫大約在15年前開始推動,當時希望能推動國旅、觀光所以進行提速、截彎取直得規劃,後來也開始買新型自強號,能加快效率跟客運量;孰料5年前突然來了個北宜高鐵,然而高鐵不是利用於台北到宜蘭、不到60公里的短程距離,反而會讓鉅額投資變成浪費、營運根本難以回本。

賀陳旦點出重點,對比過去台鐵連年以來做的路線車輛與購買新車,與如今的決策完全背道而馳,凸顯出交通部的決策混亂!而在官方評估中,更無視台鐵東部列車須全部改到宜蘭發車的可行性與龐大調度設施經費,台鐵的意願如何?未來財務如何配合?都是未知數。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質疑,官方評估中,無視台鐵東部列車須全部改到宜蘭發車的可行性與龐大調度設施經費。(圖/記者盧逸峰攝)

鐵道局則重申,高鐵延伸宜蘭計畫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一環,具有促進東部聯外運輸、強化區域均衡、改善環島鐵路網路功能之重要意義。鐵道局長楊正君昨日也說明,北宜高鐵與台鐵可互補成長,不會發生讓台鐵落寞一事,將積極整合雙鐵間的接駁、互補,在各自的市場中找到利基。

如果交通建設持續淪為選舉牛肉,地方民代只想蓋捷運、拉高鐵到自己選區設站,而不思考自償率與成本問題能否支撐,將會帶來債留子孫的惡果;高鐵塞爆的景象,背後卻是台鐵收入萎縮、客運的凋零,將致使交通體系逐漸失衡,交通部必須理解自己的專業角色,扛起專業治理責任,確立各運具的分工定位,交通發展才能真正服務國家長遠利益,而不是被地方政治所綁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