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花蓮堰塞湖壩體高200M崩成86M 還是溢流嗎?陳駿季:大家不要糾結名詞

發布時間:2025/9/27 18:08

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數據,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原高度200公尺,湖區面積140公頃,總蓄水量 9100 萬噸。26日空勘初判,壩頂高度已經下降為86公尺。換言之,溢流後,已下切114公尺,湖區面積僅剩15.5公頃,蓄水量只剩 700 萬噸,為原來量體的 7.7% 而已。這是溢流?或是潰壩?

溢流或潰壩?陳駿季:大家不要糾結名詞。(圖/行政院)
溢流或潰壩?陳駿季:大家不要糾結名詞。(圖/行政院​​​)

鑒於政府告知媒體,要用「溢流」來報導這次災情,不能用「潰壩」這名詞。在野黨質疑,這是中央政府最初判斷水情出錯,所以依舊堅持各界用「溢流」來形容這次災難。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6)天受訪表示,「溢流」是對水流的描述,「潰壩」是對壩體結構的描述,兩者對象不一樣。但是,水一旦溢流、沖刷,「潰壩」就會是「溢流」的最終結果。因此,他呼籲各界不要糾結在這個兩個名詞上。

水利專家,也是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這個時候還在考慮個人、考慮政黨,這種時候,就該協助災民解決問題,「下切80米,就叫做潰壩。不然要叫什麼?壩已經不見了,不然要叫什麼呢?」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