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日12~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黃國昌的道德與法律底線在哪

發布時間:2025/10/6 07:00

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立法委員勾結網路媒體,找來兼差記者當狗仔,無差別跟監政治人物,黃國昌違法嗎?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近日深陷「狗仔門」爭議。(圖/資料照)

被跟監當事人之一的民進黨立委王義川,已正式提告黃國昌等七名相關人員,涉嫌違反《個資法》、《刑法妨害秘密罪》、《社會秩序維護法》、《國家安全法》等罪,有別於先前已不起訴處分的《刑法恐嚇危害安全罪》,此次提告切入重點已轉向為公眾人物隱私不該被無差別監視。另有傳播學者的觀點也引發討論,狗仔只要基於公共利益原則,就應尊重其新聞自由。我們或可從多年前的英國的竊聽門事件中找到答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1年,英國擁有168年歷史的暢銷小報《新聞世界》(News of the World)爆出政媒聯手進行大規模竊聽醜聞。這家隸屬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集團旗下的媒體,為了追求獨家新聞,長期非法竊聽上看五千人的手機和語音信箱,包括英國王室成員、政要、運動選手,甚至謀殺案受害者的家屬。

事件回溯自2006年,當時英國王室的工作人員懷疑自己的語音信箱遭到竊聽因而報警,警方查出,非法竊聽者就是《新聞世界》的在線記者與報社雇用的私人偵探,兩人雖遭到判刑,但當時報社聲稱這是個人行為,高層並不知情。直到2011年,另家媒體《衛報》踢爆,多年前一名13歲少女失蹤並遭到撕票的過程中,《新聞世界》獨家不斷,原來是記者非法駭入失蹤少女及其家人電話進行竊聽,記者甚至在發現語音信箱塞爆後,還擅自刪除留言,好讓留言空間釋出,導致少女家人一度誤以為她仍世,更嚴重誤導了警方辦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事件因而扯出了媒體非法竊聽肉粽串。更多證據顯示,該報還監聽範圍無極限,還會出動私人偵探跟拍跟監,名人隱私尤其遭到嚴重侵犯。還有證據顯示,《世界新聞》編列預算長期收買王室工作人員和警察,以取得私人電話號碼。該報許多獨家新聞也被發現,消息來自特定政客,等於媒體堂而皇之的成為打擊政敵的工具,連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的家中不想為人知的私事,也曾因竊聽而遭到公開。當時與梅鐸私交甚篤的時任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也被爆牽扯醜聞,因為《新聞世界》前主編,正是卡麥隆的前發言人!最後他被判非法竊聽罪成立,入獄服刑。

此事引發英國社會集體公憤,梅鐸直接宣布《新聞世界》收攤停刊,最後一刷以全版社論為竊聽醜聞致歉,內文坦承新聞室「誤入歧途」(Wrongdoers turned a good newsroom bad),集團受不了輿論壓力,加碼在英國各大報刊大登「我們很抱歉」廣告,引爆梅鐸媒體帝國經營危機。上百名受害人對梅鐸的新聞集團提出集體民事訴訟,集團被迫付出鉅額和解金,出庭作證的受害人包括裘德洛(Jude Law)、席安娜米勒(Sienna Miller)、休葛蘭(Hugh Grant)等大明星,堪稱新聞史上的世紀大審判。

事後,時任首相卡麥隆不得不向全國民眾致歉,發起了名為「勒維森調查」(Leveson Inquiry)的行動,全面檢視英國媒體的操守道德和規範,釐清媒體與警方和政府的過度密切關係。勒維森調查在2012年發布了調查結果與建議,承認現有媒體監管機制失敗,建議媒體必須建立明確的道德準則、強化內部監督、確保編輯與記者遵守法律與倫理底線,加強記者培訓,以及樹立明確政媒分離規範等。事後看來,這份調查的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唯獨不可否認,此事件確實為民主社會中的政媒關係與公眾人物隱私權提出了警訊。

休葛蘭為了新聞媒體改革與狗仔不得侵犯隱私的宣導持續奔走,還成為媒體改革團體「Hacked Off」的領導者。休葛蘭出席聽證會時沉痛地說,他最想問梅鐸的一句話是「你到底對我的國家做了什麼?」當場羅列出梅鐸媒體集團幾大罪狀:操縱新聞內容、影響政界與選舉、散播八卦與誤導性資訊、破壞新聞倫理與公眾信任,對英國的民主制度與社會氛圍造成長遠傷害。他也對狗仔文化提出嚴厲批評,認為狗仔「假裝捍衛言論自由,實際卻在販賣醜聞與恐懼」,呼籲整個體制不應該再縱容狗仔文化。
這是全球新聞史上奇特的一幕。

即便最後沒有直接證據能在法庭上證明政客直接指示新聞媒體進行非法行為,也沒有政客為此付出法律責任,但英國最在意的,是政客與媒體間的密切關係,是否傷害民主制度和公眾對於媒體的信任。這份信任的崩壞,來自於隱私權與公眾利益的界線被模糊、新聞倫理與政治立場之間的灰色地帶、媒體內部監督責任失靈、政媒間利益與情義相互糾葛,當新聞與政客聯手操弄新聞資訊時,公共討論與民主監督功能將被削弱,民眾所獲得的資訊經過政客的設計與蒙蔽時,政治透明度與新聞信任度都受到重大衝擊。

此刻台灣社會是否也該問問黃國昌:你對我們的國家做了什麼?是否操弄了媒體使其更成為政治工具?是否助長了「醜聞政治」文化?民主與道德問題,公道自在人心。倘若新聞自由得以無限上綱,路邊正義魔人都能自稱狗仔、拿著相機拍攝都叫記者,涉案主角《菱傳媒》也毋須蒙羞到宣布即刻停刊。法律邊界與新聞倫理之爭,時便至今仍莫衷一是,合法性固然也能有多角度詮釋,然而「道德是你知道有權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之間的不同」,法學博士黃國昌應該比任何人更明白,道德不只是法律的底線,更是一種更高的行為準則,符合社會利益的選擇性行為。換句話說,合法的人,恐怕不一定道德。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