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國高中改10點上課」引萬人附議 教育部駁回提案:短期內不宜貿然調整

發布時間:2025/11/13 18:20

實習記者劉尚語/綜合報導

今年9月中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建議將國高中上課時間調整為10時至16時,並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以改善學生睡眠品質、提升學習效率,短短一週內便超過1萬人附議,連署成案。教育部今(13)日正式回應,提及,現行課綱已明定課程節數與學分要求,若上課延後將影響課程安排與放學時間,相關制度牽涉層面廣泛,短期內不宜貿然調整。

九月中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建議將國高中上課時間調整為10時至16時。教育部今日正式回應了。(示意圖/photoAC)

針對民眾今年9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10點到16點」提案。教育部說明,目前高中階段每週課程共35節,若上課時間延後至10時,等於每週減少10節課,將導致學生學習內容不足,壓縮課間活動與休息時間。國中部分則因課程節數固定,若延後開課勢必使放學時間延後至16時30分以後,影響交通與課間緩衝安排。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教育部指出,學校上課作息屬地方政府權責,多數縣市考量交通狀況、家長接送、學生安全與地方特性,仍傾向「維持現狀」。根據國教署調查及114年10月的諮詢會議,各地方政府意見一致,不建議全面延後上課時間。

針對「移除多元課程」的建議,教育部強調,多元選修的設計是課綱中重要一環,能讓學生依興趣與升學方向自主選課,培養自我規劃與適性發展能力。課綱已以「必修」與「選修」區分課程,兼顧共通性與多樣性,因此仍有保留多元課程的必要。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本案暫不採納上課時間及課程刪減的提議,教育部仍強調關注學生身心健康與睡眠品質的重要性,並提出現有的多項配套措施,包括:

1.學習融入SEL與數位學習:
推動「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協助學生培養自我覺察、人際互動與負責任決策等能力,同時結合數位科技與AI學習工具,提升學習效率與自主學習力。

2.新增「身心調適假」:
自113學年度起增設「身心調適假」假別,讓學生可因心理健康需求請假,促進師生與家長重視學生心理狀況。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機制:
修訂《學生輔導法》,增加專輔教師、心理師、社工師等人力,並補助各校舉辦增能研習,提升學校與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覺察與協助能力。

4.鼓勵地方政府試辦國民中學學生作息調整:
鼓勵地方政府依需求研議早自習彈性制或作息調整試辦方案,並強調應與師生及家長充分溝通,確保學生有充足休息時間。

5.學生通學交通配套措施:
持續補助偏遠地區學生交通費,並與交通部協調增班與延駛措施,逐步建置便利的大眾運輸網絡,改善學生通學條件。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