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賴清德虛幻寫實的國慶演說

發布時間:2024/10/11 07:00

主筆/單厚之

今天是賴清德總統就職後的首次國慶,各界都關注賴清德的國慶演說,賴清德以「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夢想為題,重申「中華人民與中華人民互不隸屬」,並上溯到113年前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創建中華民國,是民進黨總統首次出現的論述。

今天是賴清德總統就職後的首次國慶,賴清德以「團結台灣  共圓夢想」夢想為題,重申「中華人民與中華人民互不隸屬」。(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是第三位民進黨總統,媒體依照慣例計算賴清德提及8次「中華民國」、44次「台灣」、2次「中華民國臺灣」,講「中華民國」的次數比蔡英文歷次國慶演說都多。但賴清德這次提出的是一個全新的論述架構,單純提及以「中華民國」和「台灣」的比例,來檢視其在統獨光譜上的偏重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臺灣,我們都要有共同的信念。賴清德的論調其實就是「中華民國是台灣」,兩者完全一致,所以不需要在乎用哪個名字,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半點關係。

但因為沒有要摘掉「中華民國」的帽子,所以不得不打破綠營習慣從1949年開始計算的論述,把中華民國的歷史回推到113年「推翻帝制」、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極為類似國民黨傳統的論述。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賴清德又隻字不提民國38年前國民政府統治全中國的所有事情,直接從推翻帝制就跳到75年前的古寧頭戰役,彷彿完全忘了在113年前台灣還是大清國割讓給大日本帝國的土地,直到民國34年才回歸中華民國。嚴格來說,113年前推翻那個大清帝制,與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多數人,並沒有直接的關連。

但無論如何,「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華民國今年已經113歲」是完全符合絕大多數台灣人的認知的,只是賴清德的解釋是一個完全「架空」的架構。

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臺灣,我們都要有共同的信念。(示意圖/賴清德臉書)

對比賴清德520的就職演說「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當時賴清德的敘事還是從1949年開始的,還特別提到「明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滿80年」,也提到蔣渭水在1921說台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

當時賴清德在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同時,還提到了台灣認同、中國威脅,要中國停止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和台灣民選合法政府在對等、尊嚴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觀光、陸生來台等議題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而在這次國慶演說中,上述元素完全消失,既不提中國威脅、中國併吞,也不提避戰、第一島鏈、地緣政治,彷彿西線無戰事。與兩岸相關的內容僅剩下「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甚至還以一種「作之君、作之師」的姿態,要中國回應國際期待,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和台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和平、安全、繁榮,做出貢獻。

賴清德無視兩岸關係的緊張,把自己拉到和中國平起平坐、甚至還略高一級的姿態,要中國和自己比肩對氣候變遷、防堵傳染病、維護區域安全等議題追求和平共榮,這樣的想法毫無疑問是架空的。台灣任何一個總統都不可能無視中國的威脅、不提出任何解決對策,而賴清德除了重申互不隸屬之外,其他皆以一起合作承擔國際責任一筆帶過,無異於掩耳盜鈴。

都知道國防、外交、兩岸是總統的職權,但賴清德通篇演說中,「外交」出現零次,「國際」則多是國際社會、國際秩序、國際情勢、國際傳染病之類的名詞,完全沒有提到任何願景和想法;而「國防」則出現2次,一是「強化國防」、二是「提升國家整體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兩岸」也同樣出現2次,一是「追求和平共榮,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一是「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

通篇來說,賴清德國慶演說對總統職權範圍內的願景幾乎完全沒有著墨,雖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架構,但卻相當程度是架空、脫離現實的,更像是一個虛幻的故事,而賴清德對於如何拉近虛幻與現實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卻又完全沒有任何描述、提不出任何方法。

賴清德的國慶演說對互不隸屬等現狀的描述,或許完全符合全民的想法,假裝中國威脅不存在、也不需要因應,只要進行國際合作就行,以及要中國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之類囈想,真的只能當作虛幻小說來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