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周永鴻 Grace 小令【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717

觀察/拿台電員工擺拍大內宣、稱光電受損慘況「都是小事」 高官與百姓的距離有多遙遠?

發布時間:2025/7/17 07:00

記者盧逸峰/特稿

中颱丹娜絲肆虐造成台灣南部嚴重災情,尤其台電的電桿斷了超過3千支,幾乎全數集中在台南及嘉義,有村落更是停電長達至少9天。這段期間,台電基層員工日以繼夜搶修,卻變成政府「大內宣」的政治工具,被拿來對抗在野黨;與此同時,南部光電產業受損嚴重,漁民擔憂光電板汙染水質、村民擔憂光電廠破壞水土保持,經濟部卻罕見連連發文澄清,還點名有人造謠不排除報警告發,稱光電開發均合法、光電板都無毒,並強調光電產業受損不到百分之一,彷彿這些百姓眼中的大事,都是小事。

總統賴清德下鄉勘災時,有災民鄉親反映當地至今仍沒水、沒電、沒網路,老人家有病痛卻無法聯絡。(圖/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下鄉勘災時,面對災民反映沒水、沒電、沒網路,老人家有病痛卻無法聯絡,賴清德卻回「郭國文可以啊!」此言一出成為輿論焦點;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南下高雄視察農糧署仁武倉庫時,更批評在野立委違憲違法,普發現金每個人只能買個遙控飛機或冰箱,對國家毫無助益,更挨轟有如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翻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統、行政院長是我國掌握最高權力的官員,在風災過後頻頻南下災區視察,看似聽取基層民意,但這些高官真的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麼嗎?如果只是為了擺拍、打卡、作秀,豈不更讓災民心寒。

丹娜絲創下120年來首度從嘉義登陸颱風的紀錄,由於沒有中央山脈屏障,強勁風勢橫掃嘉南地區,全國倒斷電桿超過3千支,幾乎全數集中於台南及嘉義,光是台南市斷桿數量就超越2015年蘇迪勒颱風紀錄。如此慘重的災情下,台電基層員工出動上萬人次、日以繼夜搶修,讓嘉南地區早日復電,許多員工更是連日在災區搶修都沒回家,卻也傳出有台電員工不幸遭高壓電電擊,目前仍在搶救中。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台電員工連日在災區搶修都沒回家,卻也傳出有台電員工不幸遭高壓電電擊,目前仍在搶救中。(圖/資料照)

立法院院會日前在在野國民黨及民眾黨主導下,擋下台電的1千億補助,這段期間可以看到包括經濟部、民進黨立委都拿台電同仁在第一線辛苦搶修,卻拿不到1千億補助的窘境來攻擊在野黨冷血。然而經濟部能源署日前提出的說帖就提到,台電虧損的最大黑洞其實是近3年吸收民生、工業電價成本達6000億元,至今累積超過4500億元虧損,因此才有特別預算撥補台電1000億,將用於補助台電吸收的民生用電成本,來緩解台電財務壓力;如今更有台電基層工會出面呼籲,別再將台電人當成大內宣的政治工具。

台電產業工會、台電新營區處企業工會、台電高雄區處企業工會和台電台東區處企業工會聯合發布聲明指出,台電公司應檢討人力需求,人不是機器,就算機器也需要休息,人當然更需要休息;甚至拼命工作時、吃飯時還要擺拍,並不是為了讓政府高層做為「撥補台電千億」政治大內宣的素材!

工會坦言,長時間的超時工作,造成許多員工體力透支,這固然是天災因素導致早日修復電力設施的工作要求,但也反映出台電人力短缺的窘況。工會並要求,台電未來應檢討公司人力需求,修復電力設施許多是高空作業,一旦體力精神出狀況,發生墜落事故的風險就會大增,也可能產生過勞;因此不希望看到職災事故再度發生,也要求該有的補休、加班費和相關待遇,台電公司應該優於勞基法給予。

台電工會指稱,在拼命工作時、吃飯時還要擺拍,並不是為了讓政府高層做為「撥補台電千億」政治大內宣的素材。(圖/資料照)

這次風災除了對電網韌性是艱鉅挑戰,風災過後的光電亂象更成為爭議焦點。從嘉義布袋魚塭設置的光電被颱風掀翻、高雄大樹光電廠不當開發衝擊水土保持、屏東佳冬離岸光電設備也被風災吹毀蔓延海邊逾一公里,當然會讓民眾擔憂會衝擊養殖漁業及生態環境。

只見經濟部連日以來猛發新聞稿澄清,呼籲外界不要將再生能源汙名化,還點名有媒體亂報假訊息;經濟部稱,若後續再有使用聳動不實謠言及假消息進行渲染報導等惡意作為,將向警方報案告發以示警惕。

而經濟部能源署統計,全台太陽光電板受損約14.5萬片、重量達2800公噸,光是嘉義新塭滯洪池案場災損數量就達到5萬片。環境部長彭啟明16日也出面消毒,強調檢測當地水質均符合標準,網傳光電板導致當地魚產有毒為錯誤訊息,而且光電板廢棄物本身就是無毒、對環境無影響,最快一個半月就能清除這接廢棄光電板。

在民進黨執政打著非核家園、能源轉型的旗號之下,未來光電開發場域可以預期會持續擴大,但這次風災並不能把「路徑百年罕見」當作理由,更應當做是政策修正、與民溝通的寶貴機會。各部會猛發新聞稿,強調光電很好、很安全、對環境無害,沒辦法讓民眾更安心,更應告訴大家「面對天災我們準備好了嗎?」

這次風災並不能把「路徑百年罕見」當作理由,更應當做是政策修正、與民溝通的寶貴機會。(圖/經濟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