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范世平 王瑞德 Grace【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1009

觀察/賴總統大開政策支票挽救生育率 先問:我們的社會夠安全了嗎?

發布時間:2025/10/9 07:00

記者盧逸峰/綜合報導

苗栗市日前發生的持刀隨機砍人事件,再次撕開台灣社會安全網的裂縫,造成兩名國小女童與一名見義勇為的林姓男子重傷,苗栗縣長鍾東錦昨日親赴醫院探視康復中的林男,並讚許他的義舉;然而,社會上還有多少「不定時炸彈」躲藏在陰暗角落?我們不能期待每次兇案發生,都有人見義勇為出手相救,更重要的是檢討矯正系統、高風險者的監測與輔導出了哪些問題,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總統賴清德近期大開政策支票,然而「我們的社會夠安全了嗎?」若是連孩子的基本安全都保護不好,又要如何讓父母安心生養。(圖/總統府)

另一方面,孩子的交通安全也亮起紅燈。根據靖娟基金會的統計,近4年來台灣每年平均有1萬名孩童因交通事故傷亡,平均下來,等於每天將近有30名孩子在上學或放學途中受傷甚至喪命。總統賴清德近期推出多項支持年輕族群的政策,意在減輕生育負擔、挽救低迷的生育率,但在大開政策支票的同時,得先問「我們的社會夠安全了嗎?」若是連孩子的基本安全都保護不好,又要如何讓父母安心生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在本月2日下午,苗栗市一名48歲邱姓男子持刀攻擊路人,造成兩名11歲國小女童及一名50歲林姓男子重傷。更令人震驚的是,邱男十年前曾在同一地點、以相同手法行凶,服刑出獄僅半年又重蹈覆轍,宛如社區中的「不定時炸彈」。

事發當時,一名黃姓老師正帶領學生步行前往課輔班,突然目睹超商外兩名女童哭泣,隨即發現凶嫌手持利刃。她驚覺班上丁姓女童遭挾持,立刻衝上前營救,未料邱男迅速揮刀刺向孩子;黃老師則是奮力互助女童,並趕緊求救同時按壓傷口止血。女童母親事後感謝黃老師英勇救援,若非即時拉開距離,女兒恐怕早已喪命。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位見義勇為的林姓男子為保護兩名女童,遭邱男持刀猛刺,腹部與背部各有深長傷口,苗栗縣長鍾東錦昨日前往探視。(圖/苗栗縣府)

另一位見義勇為的林姓男子則為保護兩名女童,奮不顧身上前制止,卻遭邱男持刀猛刺,腹部與背部各有深長傷口,導致大量出血。苗栗大千醫院外科醫師馮啟彥直呼傷口又大又深,訝異表示「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

馮啟彥也批評,台灣對於強暴、殺人、吸毒等累犯的刑罰與管控過於寬鬆,導致犯罪者屢屢重返社會再度行兇,耗費龐大醫療與社會成本。他直言「民意代表可因特支費被重判十多年,為何這類累犯不能終身監禁,與社會隔絕?」

以現行台灣的制度真的有辦法完全管理高風險更生人?若更生人歷經矯正機關的教化,服完刑回到正常生活當然是最好結局;然而,像這次邱嫌看似有意、相隔10年在同一間超商隨機砍人,輸家就是毫無防備的民眾,社會安全網宛如是場賭局。

醫師立委陳菁徽指出,這起隨機砍人案其實是教化跟矯正失能的制度性破口。(圖/取自臉書)

醫師立委陳菁徽指出,這起隨機砍人案其實是教化跟矯正失能的制度性破口。由於矯正人力不足、成效受限;高風險個案缺乏系統性追蹤;且矯正、社政、警政、衛政等機關跨部會銜接機制存在斷層。

陳菁徽更點出「破口」就出在台灣精神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矯正機關內缺乏足夠的心理衛生安全設備與專責戒護人力,出院後的治療追蹤量能更是嚴重不足;是時候重新織起一張更綿密、更堅固的社會安全網了,無辜的孩子不應承擔這樣的風險。

台灣的交通亂象更是社會上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外媒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交通死傷人數宛如恐怖攻擊」,平均每年有近3千人因交通事故身亡。交通部日前更遭到審計部點名道安改善牛步,一年竟有上萬名孩童因交通事故傷亡。俗話說「平平安安」回家,然而殘酷的道安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將近30名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傷亡。

民團也曾點名,中央目前在交通工程、教育、監理與執法面法規仍有許多不足,例如考駕照缺乏行人停讓與互動觀念、記點制度無法篩選不適任駕駛,且人行道與慢車路網零散,導致行人環境難以完善、陷入交通風險的惡性循環。

近年台灣交通問題一直被國際間提起,美國提醒旅客「台灣駕駛不尊重行人通行權」;加拿大直言「台灣機車駕駛行為魯莽」;韓國警告「外國旅客常遇交通事故」;英國、瑞士、澳洲皆提醒行人「不要期待車輛會在斑馬線停下」。當世界各國都意識到台灣的交通風險,卻是台灣孩童每天的日常。

總統賴清德宣示以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投資與減稅,讓青年「敢婚、敢生、能養」。(圖/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近期提出「青年優先三重奏」政策,主打「安心住、安心育、安心買」,並宣示以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投資與減稅,讓青年「敢婚、敢生、能養」。政策內容涵蓋婚育宅、租金補貼、新青安貸款、0至6歲國家一起養、不孕補助與學費減免等,頗吸引年輕人目光。

然而,若社會環境本身不安全,再多的政策補貼也難以讓人安心生兒育女。從苗栗街頭的隨機砍人案,到每年奪走無數孩童生命的交通事故,台灣的社會安全網顯然仍有破洞。當危險人物出獄再犯、兒童步行上學仍面臨車禍風險,這些潛在的威脅宛如一顆顆未爆彈,潛藏在社區與街道之中。要期待青年敢生、敢養,前提是社會能讓「平安回家」不再成為奢望。

比起放煙火式的補助與政策口號,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真正安全、有信任感的社會環境;唯有民眾相信政府能守護生命安全,才願意讓孩子在這片土地上長大,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才有可能被真正逆轉。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